收藏缝制网我的收藏产品
2016年中国纺织业走出沉淀与谋变新篇章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1日 02:42:55

2016年,中国纺织业在稳中趋缓的经济总形势下,走出了沉淀与谋变的新篇章。以整合产业链应对成本问题,以创新应对同质化,以科技应对国际竞争……中国纺织业的新格局在2016年里孕育,并将在2017年迎来新机遇与新挑战。

  展望2017,在"十三五"规划、"纺织强国"建设纲要等宏观指导下,中国纺织业将打响"走出去"、"三品"战略、智能制造、传承传统、创新发展等一系列"战役"。中国纺织业对于未来的谋篇布局将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展现,相信2017年从企业内部、消费市场到整个行业都将展现蓬勃活力。

  巩固实体经济,引领纺织改革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的总体要求和布局是"稳中求进、决战改革、守住底线",以创新推动经济的动力和活力,使中国经济真正从"汗水型"走向"智能型"。

  保稳求变,脱虚向实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对2017年的宏观经济与行业运行进行了解读与预测,其中,"稳"是基础和前提。一要保证政策连续性,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二要防风险,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三要稳预期,加强预期引导,保护企业家精神,尤其是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还要稳产业,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经济形势不能大起大落。

  在此基础上,2017年我国经济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就是实体经济,今后要跨入高收入国家也只能和必须依靠实体经济。

  孙瑞哲指出:"2017年,我们要强调深化改革、脱虚向实,这是对’去杠杆、降成本’原则的再度强化。近几年,’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之前从未有过的提法,比以往更加利于纺织工业实现升级。"

  振兴实体经济,纺织业义不容辞

  "我们不能等待未来,必须选择去创造未来。"孙瑞哲说。

  展望2017年,在全国范围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的相关政策支撑下,孙瑞哲指出,中国纺织工业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以创新驱动为总纲提升创新能力,推进纺织技术装备、自主创新、产品开发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提升制造能力,加大纺织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开发,推进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培育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以形成纺织经济发展新动力。

  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提升责任能力,促进纺织行业绿色制造体系的形成。

  以"三品"战略为核心提升供给能力,大力实施"三品"战略有助于引导企业形成自身优势。

  以知识产权为依托提升创意能力,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增强设计能力、促进时尚发展。

  以产融结合为抓手提升发展能力,产融结合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行业优化配置资源、快速实现规模扩展、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更好发展。

  打造中国纺织"新三板"

  围绕着"十三五"期间"纺织强国"建设总目标,孙瑞哲强调,未来中国纺织行业需要协调产业与社会、产业与环境、产业与消费三个关系;经历传统产业向科技产业、时尚产业、绿色产业的三个转变;最终构筑制造产业板块、时尚产业板块、科技产业板块三个板块,这就是中国纺织工业的"新三板"产业架构。

  针对制造产业板块建设,纺织业需要以成本控制为先,质量提升为要。制造是纺织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立业之本,是夯实支柱地位、促进社会和谐而必须经历的"体育"课。

  纺织行业需要提升质量,优化成本,完善产业链条和生产体系,提高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和制造效率,逐步实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同时,还要加强产品形态、产品功能、生产流程及消费体验等各环节的创意设计,开发个性化产品,形成有效供给与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局面。

  针对时尚产业板块建设,需要提升文化自信,引领消费趋势。时尚是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个性标注,是引领消费趋势、提升文化自信力而必须完成的"美育"课。

  行业要发挥文化创意、时尚要素的引领性作用,促进纺织业由单一制造型经济向制造型经济、服务型经济等多元共生形态转型;以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为重点,以"大师、大牌、大事"为抓手,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加快推进时尚经济建设。

  针对科技产业板块建设,需要提升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科技是引领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行业转型升级、打造战略制高点而必须经历的"智育"课。

  行业需把握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纺织科技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并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为抓手,满足社会新需求。

  权威展望行业八大热点

  1.构建团结向上的纺织行业总面貌

  回顾2016年,我国纺织工业在面对国内外市场变化及国际激烈竞争中,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耐力,行业总体发展平稳,但面对新形势,在影响行业发展的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纺织行业增长动能转换及转型升级仍然存在不畅。2017年,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除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外,新形势下的纺织行业职工队伍思想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要点之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指出:"新时期下,纺织职工队伍、思想、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纺织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加大统筹管理和行业引导,特别是思想建设、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这样才能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国内实力雄厚的纺织企业其人文建设往往页同样出类拔萃。

  以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以人为本,推动文明发展之路"的管理方法已经为企业争相效仿的典型。鲁泰将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发展理念印刷成册,人手一份,做到了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人人可以倒背如流,以此将发展思路贯穿到每一位员工之中。

  此外企业还要求员工由被动变主动,契合90后员工的思想需要,为员工提高自身修养、职业素质提供了多个平台,并将员工在工作中的"小妙招"、小创新,在全企业范围内快速推广,不断激发员工在工作中的活力、创新力和创造力,诸如此类的队伍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了广大纺织企业的重视。

  与此同时,"相较于基层企业的思想建设、管理改革,2017年,我们也迎来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今年也正是中纺联体现新思路、实践新做法、展现新风貌、开创新局面的一年。"杨纪朝表示。

  2.新形势下的专业市场需要新思路支持

  常熟服装城内的慧慧工厂店是一家集面料、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商户,但区别于传统批发档口,该商户将其在原创方面的设计能力作为了核心竞争力。诸如此类的新形势在专业市场内不胜枚举,商户门正在自发调整与变化,不断学习和充实着自身的专业能力。

  "2017年,我们对于产业集群、专业园区的研究也需要不断加强。商户的转型升级也在激励我们不断学习,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市场、集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指出。2016年,行业工作稳步推进,不论是专业市场、流通领域,还是信息统计部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落实。2017年,行业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仍需关注重点环节、推进行业服务与建设工作的稳步实施。

  "对于新一年的工作,我们先要找到自身不足之处,完善我们对于企业、专业市场等领域的服务工作。在推进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以及在与专业市场的对接中,我明显地感觉到,我们的专业服务水平仍有待提升。"夏令敏说,"比如,当我们发现专业市场的问题时,该如何用更为专业和具有引导意义的方式来帮助其发展?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工作能力升级的重要课题。"

  对于联合会而言,各部门间的服务内容交叉较多,正因如此,每一个部门与专业协会的服务更要做到专业。比如,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就提出要做企业发展"智库"的口号,要为企业提供好点子、好策划、好服务,这值得其他各个部门学习。

  3.国际布局势头不减,优质平台将助力企业拓展

  2016年,纺织行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布局总体上呈现稳中求进态势,且不乏亮点。从生产力布局看,我国纺织行业在以越南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产能布局节奏保持平稳,以埃塞俄比亚为代表的非洲地区也吸引了众多企业目光。其中,阳光集团已确定在埃塞大手笔投资建设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此后,江苏联发、华芳集团也纷纷跟进。

  同时,苏州天源服装在美国阿肯色州也投资了智能生产线项目,如意集团完成了对SMCP集团的控股收购,展现了我国纺织企业以全球资源对接全球市场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走出去"总体形势稳定向好展望2017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预测,中国纺织业"走出去"仍将保持强劲势头。他分析,积极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决心没有变;二是我国纺织产业进行跨国布局的内生动力和内在需求没有变;三是行业积极通过国际产能合作进行全球生产力布局和优势资源配置,并与国内产业转移升级产生良性互动的路径没有变。

  与此同时,徐迎新提醒,有些风险需要企业特别警惕。一是2017年海外项目的融资可能会产生一定困难;二是2017年国际政治风险集聚,不确定性不断上升。

  2016年行业出口形势严峻。形势越严峻,就越需要优质展会平台,更好发挥经贸促进作用。2017年,中纺联展会将延续春秋"联展"模式,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和精品化特质。按照计划,2017年中纺联将举办12个精品展、12个境外展,参加9个海外专业展,尽最大努力为全行业企业提供更有效服务。

  行业办展为行业,中纺联旗下展会将坚守服务于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在贸易开拓、组织优质展商、创新技术和时尚设计等层面下大力气,为增加国内外市场机遇、提升全产业链协同效应、提高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和助力"三品"战略发挥更加有效的平台服务作用。

  4.化创造力,制造业通往时尚产业的密钥

  从行业属性来看,纺织服装制造业从来都是时尚产业的重要支撑,但实际上,制造业并不等同于时尚产业,这其中重要差别,或者说制造业重要的转变方向是什么?

  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前,不妨参考行业中转型升级的典型范例--以加工制造为根基的汉帛集团向时尚化转型。"西方的流行趋势只是参考,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自己的中国心。"在汉帛集团总裁高敏看来,现今服装企业发展中最应重视的问题是文化传承。

  如今,汉帛代理了极具设计风格的lafeemaraboutee等多个国际品牌,并推出NANCYK等自主品牌,还进军百货业,打造艺术化生活的多品牌集合店ARRTCOcollection,这些延伸与拓展无一不是围绕创意与文化展开的。此外,高敏时常向设计师强调:"回顾过去,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美好的传统记忆,并没有被挖掘,也没有与他人分享。一代又一代,我们逐渐远离了自己的文化。"

  "文化、文化创意、文化引领力,这三方面决定着中国纺织服装业究竟是制造业还是时尚产业,决定着传统产业的转型进度。"在近日的行业活动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指出,"实际上,提升文化创造力这一课题不只存在于服装、家纺等终端产业,而应贯穿至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之中,应成为整个行业在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先导。"

  在上游环节,也同样不乏转型升级典范。如今,研发时尚新型面料在盛泽已成潮流。时尚面料企业越来越多,诞生了桑罗、上久楷、罗曼罗兰、如意屋等数十个丝绸服装和家纺品牌。

  在"十三五"时期建设纺织强国的征程中,中国纺织服装业正在奋力从传统产业向科技驱动的创意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发展的绿色产业去转变。这其中的关键点--文化创造力,值得全行业瞩目。

  5.七个领域全面推动智能制造

  尽管全球经济在放缓,但科技创新步伐从未停止,伴随着化工、机械、电子、现代材料、生命科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型纤维材料、高新技术纺织品、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不断涌现,大大丰富了全球纺织产业的发展资源。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由于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

  对于纺织行业的智能制造,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表示智能制造车间、数字化智能装备、智能材料等是重点,并着重提到了华兴、康平纳等企业的项目研究呈现出了一些亮点。

  据了解,由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环锭纺纱智能化关键技术开发和集成"项目通过对国内外不同供应商的设备和系统全流程综合集成,建成了从原料投入到成品入库的全自动生产线。开发了在线监测信息系统、条筒AGV输送系统、细纱接头智能导航系统、筒纱智能包装与输送系统等。其主要创新点在全集成自动化纺纱生产线、环锭智能纺纱管理系统和多维纺织质量数据关联分析、逆向动态追踪系统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年可生产高档混纺纱6000吨,有效提高生产效率30%,企业万锭用工数量下降75%,能源利用率提高12%,企业综合运营成本降低25%。

  康平纳则凭借自身多年来对生产工艺的深刻理解,历经8年合作研发,研制出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并在山东鲁泰股份有限公司首家进行应用运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斩获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绿色制造科技进步一等奖,最终荣获国家2014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据李陵申介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制定的"十三五"科技发展纲要提出要在纺纱、长丝、印染、针织、非织造、服装和家纺七个领域全面推动智能制造的进展。他表示,我国纺织行业智能制造需要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性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路径实现。

  6.高精尖必然"有所为"

  当今的中国纺织业,已不仅仅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线上与线下的份额之争,也不单单是传统加工制造与现代智能制造的工具之争。透过表象看本质,恰恰是科学发展与路径依赖之争,是有序发展与无序竞争之争,是赢在未来还是活在当下的格局之争。

  那么如何实现有序发展?如何利用高科技赢取未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认为,要实现有序发展,需要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供给侧改革上来。引导企业加强开发新产品,最终把行业和企业的工作重心从简单的追求价值增长转移到追求品种、品质和品牌上来。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少经济学家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点,而对于高科技、高性能、高附加值等高精尖产品来说,端小平提出要"有所为"。一是要大力宣传"三高"产品的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二是要争取产业政策的支持;三是要推动产业链的合作、跨领域的合作、产学研的合作、同行业的合作;四是推动产融创新合作;五是推动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六是实时启动反倾销调查,保护国家新型产业;七是为优秀的高精尖企业争取荣誉。

  比如,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实现了由百吨级T800原丝线向千吨级T800原丝线跨越,实现了T800原丝的产业化,填补了我国行业空白,成为国内首家实现T800原丝产业化的企业,使得我国由过去的碳纤维引进国变身为输出国。目前国内还有很多类似中复神鹰这样为我国高精尖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又为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企业。"这样的企业理应受到表彰。"端小平强调。

  7."三品"战略的行业实践

  2016年,"三品"战略的出台,为纺织业"十三五"期间的实践指明了方向,也为纺织业由大变强增添动力。纵观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品种方面,新型纤维不断涌现,仿棉、仿毛、仿丝纤维大量进入市场。品质方面,在纺织国际标准组织中,中国具有很高的话语权,纺织业已经基本完成国际对标工作。品牌方面,纺织业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完善和实施品牌建设工作将成为行业2017年的重点课题。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指出:"目前,市场中涌现了一批终端品牌,形成了良性发展状态。我们需要不断观察并总结这些优秀品牌,的发展经验,并给予行业品牌具有指导和建设意义的指引;还要去发现、推荐、做强一批品牌,实现品牌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看到,山东康平纳开发全自动筒子纱染色系统,经纬纺机覆盖从开清棉到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的纺纱生产全过程的E系统,上海和鹰开发了从人体三维测量到服装CAD、三维虚拟试衣、自动剪裁、吊挂缝纫的服装全过程生产系统。一批企业开始探索智能化生产运营,如宁波慈星的针织品柔性定制平台,红领打造的"魔幻工厂"。

  在推进品牌建设工作中,创意和文化两方面内容对于提升品牌软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面料、服装、家纺等设计大赛的水平与影响力在逐步提升。这些大赛的举办有效地凝聚了行业的优秀人才。从纱线、面料、服装、家纺等多个行业领域进行了深入的趋势研究,每次展会中的趋势研究展区都吸引了很多设计者的关注。

  杨兆华表示,在推进行业品牌发展的过程中,应引导品牌输出文化创意,形成独特深化的文化内涵,并以礼仪服饰为文化载体,培育弘扬民族传统、承接中国元素、代表国家形象的代表性品牌。通过这些方面的内涵呈现对品牌文化进行深刻地开拓与尝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优化品牌生态环境。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仍需加大力度进行品牌保护。

  8.传承过去与开拓未来

  中国纺织行业只有在全面了解过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引导未来。回顾2016年,纺织行业在平稳运行中蕴含契机,只有通过全面的经济运行分析,才能发掘根源,促进发展;而更加长远的过去则一直伴随着中国纺织业的发展,那就是传统文化,只有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开拓中国纺织业的未来。

  "在总结中发展,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方面,我们还有需要完善提高的方面。呈现数据固然重要,但它只是结果,而产生这种结果背后的原因,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说,只有真正掌握行业发展脉络,才能提升中纺联的行业话语权。"比如,在进行经济运行分析时,我们往往要加入对国际国内大环境的阐述,但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介绍这些情况,而是要落实到行业上,阐明这些环境变化究竟会带来哪些机会、影响、制约。"

  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着设计的潮流与方向,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在相互交织。"在传统文化呈现方面,当代中国纺织企业需要通过非遗传承强化行业自信,开发市场需求。"孙淮滨说。

  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多年来以"复活"宋锦为己任,研发出了可以按照宋锦传统工艺织造的现代织机,拓宽了传统宋锦的幅宽和画幅表现力,将宋锦创造性地应用在箱包上,以现代化的生产手段演绎出了宋锦产业化发展之路。与宋锦有着相同经历的还有苏绣、云锦等大量传统工艺。

  "在不久前,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还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对有关部门、企业、高校进行调查研究,着手制定纺织非遗规划,并将建立全国性纺织非遗交流平台,将全国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孙淮滨说。

  "在助力非遗投产的同时,2017年我们还要加强研究宣传,对非遗纺织工艺进行标准化研究,为现代化的传承提供依据,并对纺织非遗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宣传,对非遗的市场化、产业化、商业化进行探索,使其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最终让非遗成为本土设计不可缺乏的元素之一。"孙淮滨强调说,"最后,中纺联将与相关院校建立纺织非遗的人才体系,这其中不仅包括设计类人才还包括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这是现阶段行业亟待提升的薄弱环节。"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关于缝制网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友情链接  |  
客服热线:020-87363606  电子邮箱:market@cnsewing.cn  在线客服:QQ601778813 QQ264660618
广州彩虹约定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5-2024  网络实名:缝制网  备案号:粤ICP备1709749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680号